更多消息(2011年7月)冠心病徵狀 2011-07-21 在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下出現心絞痛,胸前感到有如被大石壓着的痛楚,疼痛可擴散至手臂、肩膀、頸部和下顎,休息數分鐘後可能會好轉。 呼吸困難 因心肌得不到足夠血液供應,病人活動時感呼吸困難及疲累。 心肌梗塞(即心臟病發) 心臟病發時,心絞痛的程度加劇,時間也延長。休息或服用心臟藥物後,心絞痛仍然持續。其他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心悸、暈眩、出汗、惡心和四肢無力。此情况下必須緊急送醫救治。 資料來源﹕醫院管理局健康資訊網站「智友站」 尿呈深黃 反映缺水 2011-07-18 【明報專訊】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稱,缺水時,血液濃度上升,此時腦下垂體便會分泌一種激素,除了指令你要多喝水外,也把尿液大大濃縮,以平衡血液濃度。故此少喝水的話,所排的尿液會呈深黃色。 香港營養師協會委員兼英國註冊營養師吳惠碧表示,缺水的信號除了尿液變深色,人也會感到乾涸及疲累,影響身體排走廢物的效果。 她與何仲平均指出,日喝八杯水是粗略的建議,少一杯多一杯問題不大。吳惠碧建議可以這樣達成﹕三餐各喝一杯,然後在三餐之間及睡前各一杯。除清水外,一些含水分較多的食物或飲品也計算在內,像牛奶、湯及粥等。有人把咖啡或茶等含咖啡因飲品也包括其中,但她不如此認為,基於咖啡因具利尿作用,令體內水分流失,喝這類飲品之餘也應注意額外喝6至8杯水。 此外,含糖飲品可免則免,尤其是過重人士,應多喝清水,減少攝取額外熱量。 日喝8杯水太多? 2011-07-18 【明報專訊】日喝八杯水已成為眾人心中的健康守則,但蘇格蘭一名家庭醫生最近在《英國醫學期刊》撰文質疑八杯是否太多,還指那只是瓶裝水公司用以賺錢的宣傳手法。有本港醫生及營養師指出,日喝八杯水是給一般人的建議,有些人因為身體機能問題的確要少喝水,但身處炎熱的香港,水不可少喝。 文章提到,喝水太多會導致「低鈉血症」(血液中鈉質過低)。腎病科專科醫生何仲平稱,文章應該是衝着數年前波士頓馬拉松發生跑手因喝水過多而出現「低鈉血症」死亡而來。「跑得慢的人跑跑停停,中途沒事做,沿途水站又多,一路上便喝很多水,以致出現低鈉(血)症。」他說。 喝水太多可致低鈉症 有研究人員化驗2002年488名波士頓馬拉松跑手的血液樣本,並於2005年在《新英格蘭醫學期刊》發表報告,當中62人(13%)因喝水太多而出現低鈉血症,3人更在死亡邊緣。 何仲平稱,本港馬拉松賽事也曾發生類似事件,幸沒人死亡。他又稱,一般人平時就算日喝12杯水並不成問題,只是少數人不知原因為何,身體不能及時排走多餘的水分,出現血液中鈉質被稀釋的低鈉血症,其中又以身形瘦小的女性風險較大。 按流失量補充水分 至於「每天八杯水」的說法從何而來?何仲平說是這樣計算出來的﹕一般人每天排尿約1500毫升,加上透過呼吸及流汗所流失的500毫升水分,合計每天要喝約2000毫升的水來補充。以每杯(即每量杯)約250毫升計,相當於八杯。 運動時口渴意識較低 每天八杯水的建議對在空調辦公室工作的人來說差不多。可是,在烈日下工作的人,例如地盤工人,每小時流失的水分可高達2000毫升,在沙漠作戰的美軍更達每小時3000毫升,他們每天要補充的水分絕對不止於八杯。 何仲平說,天氣炎熱,身處室外,水分流失也多,宜多補充水分,以下原則可參考﹕ ◆身在空調環境之下的普通人﹕口渴時喝,不渴時不喝; ◆體力消耗較多或在高溫下運動的人﹕由於運動時口渴意識較低,不能單憑口渴來判斷喝水的時機,應該在運動之前喝一些,之後每小時都要補充,喝至有尿排出才叫足夠,否則容易中暑;但馬拉松跑手須注意會否喝水太多。 不過何仲平提醒,長者、腎病及心臟病患者,需要根據醫生指示限制喝水量,不能比照一般人的八杯;曾患腎石的人則相反,為免復發需多喝水,日喝3000毫升也不為過。 心臟病發 兩成當場死亡 2011-07-13 【明報專訊】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,猝死教師事前感心口痛及呼吸困難,都是心臟病發的徵兆。而事主送院時仍然清醒,但搶救後不治,黃品立表示根據以往資料,每100名患者中,病發當場死亡約佔20%,送院後不治亦佔20%,治療後可平安出院的,僅有一半人左右。 半數屬隱形患者 無病徵 心臟病是香港第二最常見致命疾病,每年死亡人數約有7000多,較排首位的癌症略少,換言之,每天約有20多人死於心臟病。黃品立稱在100名病者中,約有一半人在首次病發時,不知自己患有心臟病,他們在病發前毫無先兆,而男性患病後的死亡率比女性更高。 雖然許多心臟病是「無聲殺手」,但黃品立指預防勝於治療,其中有5大元素﹕ .不吸煙; .保持多菜少肉的健康均衡飲食,盡量不要進食太鹹或太肥膩的食物; .每天最少做30分鐘帶氧運動; .保持心境開朗; .最重要是每年一定要約見醫生,詳細檢查身體。 束胃帶減肥 移位可爆胃 腹痛嘔吐響警號 2011-07-13 【明報專訊】英國報章上周報道,一名兩年前接受束胃帶手術減肥的25歲女子,因束胃帶移位致胃部爆裂,要由醫生施以手術把胃部碎片像砌圖般拼合,才撿回一命。本港醫生指出,接受束胃帶手術的患者需要留意不尋常的腹部劇痛及嘔吐等病徵,因為這些都顯示束胃帶可能出現問題,急需第一時間聯絡主診醫生救治。 上述報道中的25歲英國女子Samantha Haworth,未接受束胃帶手術減肥時,體重約178公斤(約392磅),兩年後減至89公斤(約196磅),足足減去了一半。 根據英國《每日郵報》及《每日鏡報》報道,今年二月,她感到胸口痛,其實此時束胃帶已移位,胃部也有少許破裂,但她以為是胃酸倒流,沒當一回事;之後她連吞嚥也困難,並出現嘔吐。她的營養師提醒她,若問題持續就要向醫生求診,可是由於徵狀反覆出現後 消失 了,她其後沒有再理會。 兩個月後,她的胸口像刀刺般痛,於是預約看醫生。不過,求診日期未到,痛楚已蔓延至手臂及下背。五月初她被送到醫院,開腹後醫生發現她的胃不見了,原來是束胃帶移位以致胃部爆裂。醫生把尚可拼合的胃部碎片縫合,當時估計她的生存率只有5%。不過留醫一個月後,現在她大致痊癒,死裏逃生,只是胃部的大小僅及原來的一半,食量更是小童的一半。 Haworth說她把經歷公開,不是要嚇走想接受束胃帶治療的人,而是藉此讓人知道,就算覆診期已過,也可能有問題發生,讓他們對相關的病徵知所警惕。 手術後終身覆診 不過,外科專科醫生梅力文指出,接受減肥手術才是減肥療程的開始,無論接受何種減肥手術,病人都需要終身覆診,而且醫生也要在手術前後教育病人進食方法(例如要細嚼慢嚥),提醒他們多做運動,並留意可疑徵狀。對接受束胃帶手術的病人而言,束胃帶移位以致胃部爆裂,屬已知的罕見手術後併發症(詳見另文)。無論手術是多少年前做的,只要出現不尋常嘔吐、嚴重腹痛或發燒,應盡快致電主診醫生。 誤以為胃酸倒流 他又稱,以他跟本地醫學界人士交流的經驗得知,不少醫生不太清楚減肥手術可能出現的併發症,有機會誤以為胸口痛或嘔吐只是普通胃酸倒流或腸胃炎等問題,未必意識到是束胃帶移位以致食物下移受阻才致嘔吐,又或胃部爆裂才會出現類似胃酸倒流的病徵。 |